8月4日,赤水河谷大山深处,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整个村落一改往日的宁静,四处洋溢着丰收喜庆的节日氛围。
看着眼前满坡成片、穗实低垂的红缨子高粱,茅坡村村民母应国心里满是喜悦。
今年,他种了24亩茅台红缨子高粱,预计可以收获16000斤高粱,约可以给自己带来7万元的销售收入。
当天,还有一件让他高兴的事,“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在村里隆重举行,活动上,自己与其他15位粮农一起,被评为了“匠心粱农”。
一粒红粱种子,让众多年轻人主动返乡
茅坡村是茅台有机高粱基地。
茅坡村村支书杨智春介绍,村里有527户人,每家都种高粱。原来村里有800多年轻人在外打工,近年陆续返乡了400多人。
“我们没有动员年轻人回来,因村里的高粱产业收入增加显而易见,所以年轻人主动就回来了。”
杨智春说,最开始收购价1.2元一斤,然后2.6元,再然后3.6元,现在是5.6元。土地整治前,亩产400-500斤,现在能达到亩产800斤。
“茅台给了我们村5500亩订单,户均收入大几万元,村民在家自然留得住。”
“高粱种植期只有4个月,其余时间可以种豌豆尖,也可以在附近小酒厂上班,可以增加不少收入,同时老婆、孩子、老人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家庭矛盾也少了很多。”
村里的粮农吴让芹是70后,她说,她家现在种了二十多亩高粱地,还租出去了二十多亩,仅租金收入就有两万多块钱。
村里的农机手冯小强是一位80后,原来在浙江打了十多年工,“现在回来种高粱,学开农机,不仅照顾了家里老人,挣得比外面还多,还比较自由。”
母应国说,以前这里真穷,大家辛苦劳作一年,温饱都难解决。现在,村民收入逐步增强,日子也越来越火红,村里建起了许多小洋楼。
他也靠着种酿酒高粱,供出了三个大学生,三个孩子,两个在教书,一个在电厂上班。
据了解,茅台的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
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始建于2001年,被誉为茅台酒“第一生产车间”,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5个区市县。
目前,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有机认证面积超过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
一粒种子的演变,茅台红缨子升级到第七代
事实上,仁怀种植高粱、以高粱酿酒的习俗历史悠久。1741年《贵州通志》载:“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粱最佳。”1841年《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此后,红高粱和酿酒产业紧密联系,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培育出稳定性好、抗病强的红缨子品种,茅台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苦苦寻觅良种。1999年寻得一株优良牛尾砣,历经科研人员精心培育,最终育出著名的红缨子系列品种。
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气候、土壤与水质,加上世代农人的精心耕种,赋予红缨子高粱“八高一低一适中”的特性,完美契合茅台酒酿造需求。
红缨子高粱,以颗粒小、种皮厚、硬度高、糯性好、耐蒸煮为特点,能经受住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的酿造考验,成为茅台酒的“品质芯片”。
为保障种源安全,茅台集团2022年启动“种子计划”,以红缨子公司为主体进军种业,构建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掌控高粱“品质芯片”核心技术。
至今,茅台已收集保存了丰富的地方高粱种质资源和异地种质资源,标准化制种面积近2万亩,育成13个高粱新品系,配备近百亩科研试验地,近三年科研经费投入超1200万元。
如今,红缨子高粱已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典型开发案例,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正式纳入国家种业体系。
为了让红缨子高粱实现规模化生产,仁怀与茅台携手推广山地机械。如今,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已有9.2万余台农机,覆盖“耕、种、管、收”全周期,用机械化助力山区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茅台还在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资金方面予以粮农扶持,累计投入已超18亿元,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8月4日当天的活动现场,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正式发布。
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相较于红缨子“1019”第一代高粱种、红缨子“1619”第五代高粱种,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了三大革命性突破: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株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
新品种更矮壮,更抗倒伏,能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有效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
高粱地里庆丰年,千余名嘉宾触摸黔北丰收的律动
下午5时,茅坡村的高粱地里,礼乐声穿林跃谷,一场归仓古礼唤醒时光回响。
“仓盈庚亿,年岁有息。赤水含章,红粱献瑞。谨以丰年嘉穗,钟鼓笙箫,敬启归仓!”颂词漫过暖阳下的穗海,粮农们将饱满的红缨子高粱虔敬归藏,仪式庄重如对天地的盟誓。
古礼之外,高粱地间的“红缨市集”涌动着丰收欢腾。“耕·赞丰歌”“红·脉溯源”“匠·承玖章”“共·合时蕴”四大篇章,串联起红粱演进史与美酒情缘。非遗展演的华彩、乡土歌舞的飞扬、特色美食的馨香,让嘉宾在烟火气中触摸黔北丰收的律动。
2024年,茅台首次启动了“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IP,与“茅台酒节”“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茅友嘉年华”一起,组成茅台IP活动,共同诠释着“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业价值理念。
今年,这一文化IP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跃升,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与支持下,“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的核心内容,规模、规格、礼遇都得以跃升。
当天活动,吸引了千余名嘉宾参与见证体验,包括粮农代表、专家、茅台经销商、国内外茅友等。
暮色四合,高粱香与烟火气交织升腾,茅台以一场融合地域特色的“红缨丰收餐”盛邀四方:长桌逶迤,精心烹制的乡土佳肴尽展黔北至味,盏中琼浆与乡土风情在席间悠然唱和。杯箸轻鸣间,那来自大地的深厚馈赠与茅台酒文化的隽永神韵,在宾客的舌尖上流淌、心尖上共鸣。
在这场高粱里的晚会现场,茅台不仅开展了“红缨子高粱—文化·生态·传承的共生密码”对话,还为在黔山秀水间奋斗的粮农颁发荣誉勋章,其中徐付生、冯弟进、母应国、王宗龙等16人获颁2025年度“匠心粱农”荣誉,王满获颁2025年度“红缨之星”荣誉。
同时,《舞丰年·鼓乐山河》《永远相信》《红彤彤》等歌舞表演点燃丰收喜悦,共庆大地最慷慨的馈赠。
晚会现场透露,贵州茅台红高粱文化系统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表示,红缨子高粱承载历史、民俗、生态、景观四重价值,若能申报中国首个高粱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乃至冲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农耕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粒红粱种子,让故乡留住了乡愁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当天晚会致辞中表示,农业,是国之根基,是民族复兴的底气所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是对农耕文明的深情礼赞,更是对广大农民辛勤付出的高度尊崇。而茅台,发轫于酒,深深根植于中华农耕文明。优质的酒用原料,来源于每一粒种子的品质保证;每一滴甘醇琼浆,都源自于每一粒红缨子高粱的自然天成。
“一颗小小的红缨子高粱种子,在100万亩有机土地上,向下深深扎根土层,向上结出穗穗红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故乡成为留得住人的‘乡愁之地’。”
茅台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为价值主张,不断探索环境、社会、治理的和谐统一,创造“共赢、共享、共生”的美好生态格局。
除了助农致富与乡村振兴外,茅台的责任与担当,还体现在持续助力公益助学、国计民生、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茅台生长于大山,注定有山一样的责任和担当。茅台坚持商业向善,持续开展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IP为统领的系列公益活动。
茅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稻草、窖泥、酒糟等酿酒副产物实现100%循环利用,实现酿酒原料“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生态循环。
茅台水循环利用率超87%,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8%。2024年,茅台酒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生产阶段水资源使用降低10.39%,非生产阶段水资源使用降低1.73%。
茅台持续优化ESG管理结构,健全ESG指标体系,不断提高ESG管理水平。上月底,贵州茅台MSCI(明晟)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为中国白酒行业最高评级。
锦鲤配资-锦鲤配资官网-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广东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