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消息,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该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司长黄明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融办副主任刘延军,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军利等调研了“国铀一号”建设现场。
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也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重大实践成果。它构建了以‘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化铀矿山生产要素,成功打造了新一代的智慧矿山标杆。通过采矿全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实现了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展开剩余74%该项目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成功解决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低品位高渗透矿床、溶浸流场再造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核心技术难题。革新开发效率,研发“数字建井”技术,较传统成井工艺,铀浸出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构建智能体系,首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颠覆国内传统地浸模式,建立了“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的精准高效新模式。提升资源回收,创新“定向”成井工艺,实现对地下铀矿物的精准浸出,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
该项目引领了我国铀资源开发产业模式的全面升级。首先是首创远程智能管控。建成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将传统生产运行模式升级为“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的远程管控新模式。该系统集成工艺控制、生产数据收录和视频监控功能,大幅减少现场作业人员(自控人员可精简一半以上),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管理,为“智能化、少人化”智慧矿山建设树立了典范。其次,驱动数据智能决策。 建立地浸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对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挖掘,精准分析抽注液量、铀浓度及关键元素变化趋势,预测浸出条件变化影响,并制定优化解决方案。这不仅实现了生产的精准控制和节能降耗,更为核心生产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铀业负责人表示:“‘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的引领效应,将有力驱动我国天然铀产业在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工艺优化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国际地位。”
以往我国铀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南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近二十年来,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中国铀都”开启了由南向北的大迁移。特别是在2023年,我国发布十大铀矿找矿成果,预测超过280万吨铀资源,主要的铀资源就集中在北方砂岩型铀矿,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
目前,全球核能迎来全面复兴,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我国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未来,“国铀一号”技术将“走出国门”,推广到世界铀矿山,保障全球核电安全有序发展。
揭秘“国铀一号”:绿色智能技术如何重塑中国铀业版图
7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建仅一年的“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就生产出了第一桶天然铀产品——解锁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铀海的无限潜能,奠定了“新铀都”崛起的基石,为中国能源安全的“铀盾”注入了最硬核的底气……一幅以科技创新为笔、绿色智能为墨、国家需求为纸的恢弘画卷,无疑将在内蒙古高原徐徐展开。
那么此刻,这一桶沉甸甸、金灿灿的“黄饼”究竟意味几何?这背后,是怎样的技术密码撬动了北方砂岩“宝藏”?又引发了哪些深刻的产业变革?亲历中国铀业技术四代跃迁的“老铀业人”、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工程的神秘面纱。
技术革命:点铀成金,解锁北方砂岩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先进铀矿采冶技术实践”,它的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学斌(以下简称“苏”):它是一次系统性的技术跃迁,其核心在于“绿色、高效、智能”三位一体。首先说他的绿色在于对环境的“近零影响”。 我们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原地浸出(地浸)技术。简单说,就是像“打点滴”一样,将特制的溶浸液通过注液井注入地下矿层,在地下直接溶解矿石中的铀,再将富含铀的溶液抽回地表处理。全程不开挖巷道、不破坏地表生态、无放射性废渣排放。特别是CO₂+O₂地浸新工艺的应用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这彻底颠覆了传统“先破坏、后治理”的矿冶开发模式,实现了开发与环保同步进行。
第二要说的是高效快浸快采。比如数字建井技术,通过精准设计和施工,使铀浸出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一倍以上,真正实现了“快浸快采”。我们创新的“定向割缝”过滤器工艺,能精准控制溶浸液流向,像“导航”一样让溶浸液只流向目标矿层,既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又避免了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还有“动水位智能测算”技术,无需额外工具就能实时掌握井下动态,优化生产调节。这一系列创新极大提升了我们的采冶效率,稳稳支撑起“单体千吨级”的产能。
第三,智能远程掌控。我们建成了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在千里之外的公司总部,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能对内蒙古的巴彦乌拉、通辽钱家店等铀矿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真正做到了“一键采铀”。现场作业人员大幅减少,自控人员精简一半以上。无人机智能巡检覆盖100%采区和供电线路,配合北斗定位,异常报警、视频融合分析全自动完成。水冶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国际领先。
发布于:上海市锦鲤配资-锦鲤配资官网-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广东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